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扰:
青春期孩子太难搞了!想让他们学习比登天还难。
是的,孩子一看到读和作业,就开始各种磨蹭,不是要喝水,就是要上厕所,要么就是搜题,一会又要走来走去。
原本个把小时能写完的作业,愣是写三四个小时,效率全无。
这样的情况,父母是最不适合去催学习和提学习的,越提越坏事。
但看着孩子这么磨蹭,完全不干预也不行,父母可以通过这些方法,来暗暗激活孩子的自驱力:
第一个方法:减少催促干扰,让孩子尽可能放松
父母想催青春期的孩子学习,几乎是不太现实的,最大可能是被孩子抵抗。
既然催行不通,那就后退一步,给孩子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。
孩子的专注力,需要在休息和放松时,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发挥。
而父母时不时的催促与批评,评判和挑剔,只会让孩子的专注力放在抵抗父母的情绪上。
当时间花在没必要的纠缠与内耗时,不仅会增加孩子挫败感,降低学习的兴趣,还会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局。
反倒是父母对孩子多点宽容,少点唠叨时,孩子才能放松下来,才能更快调整情绪,投入学习。
第二个方法:引导孩子对孩子学习进行“批处理”,来激活自驱力
学习的过程中,孩子原本是想沉浸的,可是总是会突然想到一些事,而耽搁了时间。
比如说孩子拿手机原本是为了搜题,可是总会忍不住看个朋友圈,看个信息,再刷个视频。
原本是想学习的,可是时间却被消耗掉了。
学习5分钟,娱乐2小时的现状,并不是孩子的本意,只是被外界的很多因素干扰了。
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批处理问题:
在学习的过程中,临时想起的东西,可以记录下来,先不着急着处理。等主要的学习任务结束后,再处理杂事。
琐碎的问题,集中精力一次做完,这样就不容易分心。
第三个方法:先照顾孩子情绪,绝口不提学习。
孩子处理情绪激烈状态,不太适合投入学习。
即便孩子摊开了书,也可能越学越烦躁,越学越烦。
比如孩子刚跟父母吵过,或者孩子情绪很差,这时想让孩子学习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情绪处于低落与兴奋时,理智是很难回归的,学习也不可能专注。
这时父母可以不过多跟孩子交流,让孩子安静一会,等孩子情绪恢复了,再提学习。
等孩子情绪略微好点时,再提醒孩子只要开始就已经很好的,也不要将目标定得过高,容易没开始就先自己退缩和放弃了。
孩子情绪好时,心情好时,才有学习的欲望与可能性。青春期的孩子,催学是行不通的。
第四个方法:父母跟孩子相处也要有边界。
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学习不专心,就借着各种理由来关心孩子。
一会送点水果,一会倒水,一会盯着孩子看看写多少作业了。
这样的关心,实际是越界,还打扰孩子,对孩子独立空间的不尊重。
父母对孩子少点批评,少点过度关心,不把催学习挂在嘴边,从与孩子沟通的质量,以及关注孩子的情绪,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这样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升,也不让孩子排斥父母的关心。
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排斥父母对自己的爱与示好,孩子排斥的只是父母的控制与自以为是对孩好的方式。